全球新聞‎ > ‎

孫中山乃洪門高層 幫會在辛亥革命留烙印

張貼者:2011年12月21日 凌晨1:37青蓮堂資源   [ 已更新 2011年12月22日 凌晨2:15 ]
在港產片《十月圍城》中,講述了一班江湖人士如何保護孫中山抵港離港的故事,這些人物來自低下階層,包括唱戲、車夫、行乞等,雖然故事很多情節純屬虛構,但也側面反映了江湖組織、幫會在辛亥革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和宋教仁的華興會,蔡元培、章太炎的光複會,本身和很多民間幫會就有緊密聯繫,孫中山更在洪門擔任‘紅棍’,職位相當高。”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日前對中通社表示,幫會跟辛亥革命關係密切,孫中山當年在海外便將美加的洪門從秘密組織轉為公開化社團。

馬勇指出,幫會在辛亥革命作出正面的功能,前期一直配合革命黨人的武裝鬥爭,對滿清政府構成壓力,並且催化清政府提出新政和君主立憲,對清政府後期政治改革起到促動作用。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周育民表示,在辛亥革命中,各種社會勢力都有所表現,幫會勢力也不例外。天地會、哥老會內部有“反清複明”的口號,雖然到了清末幾乎已經可以說是“掛羊頭賣狗肉”了。但因為有這種傳統,所以革命黨人都十分重視聯絡會黨。

“幫會嚴格而言沒有什麼政治理想,也不知道什麼是維新和革命,主要是集結了一批弱勢社群,解決他們生計問題,因此他們可以說是亡命之徒,什麼生意都願意做。”馬勇形容,隻要革命黨人給幫會錢,他們就當一門生意來做,完成革命黨人吩咐的任務。

馬勇指出,幫會的勢力龐大,例如哥老會遍布四川和兩湖地區,四川的保路運動得以成功,也是哥老會在背後策動,如果沒有哥老會介入,保路運動就搞不起來,也不會那麼順利推動辛亥革命。

雖然幫會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其後卻沒有得到民國的認同,對這段歷史及其相關人物諱莫如深。1919年,蔡元培和張相文曾緻信孫中山,要求其公開會黨秘史,并希望對黑社會的幫助“飲水思源,尤不容忘其本來”。

但孫中山回信表示,“以清世秘密諸黨會皆緣起於明末遺民,其主旨在覆清扶明。故民族之主義雖甚溥及,而內部組織仍為專制,階級甚嚴,於共和原理,民權主義,皆概乎未有所聞。故於共和革命,關係實淺,似宜另編為秘密會黨史。”

1914年,孫中山有感於國民黨已經變質、失去了革命黨的初衷,難當大任,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并組織中華革命黨,中華革命黨要求黨員向孫中山個人絕對效忠,要按手模宣誓。

馬勇說,“當時有人批評孫中山專制和獨裁,但他們弄錯了中華革命黨本身不是一個政黨,中華革命黨本身就是以一個幫會形式在運作,對於非我族類,孫中山完全可以清理門戶。”

“幫會在革命早期是一個很光明正大的活動,但到了後來寫辛亥革命史時,孫中山不同意,不大願意將這個東西講出來。”馬勇認為,孫中山指這種事不能講,沒有披露革命過程當中幫會的作用,可能是作為政治家的謀略,但也使人們對民間組織當年在辛亥革命當中所作出的貢獻有所忽略。(完)

【編輯:黎群英】
香港中通社10月8日電 題:孫中山乃洪門高層 幫會在辛亥革命留下烙印
香港中通社記者 周文菁
2011年10月08日 16:11    稿件來源:香港中國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