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聶建中 趙瑩玲
現場精彩片段
壹、天地會組織的起源
關於天地會組織的溯源研究,觀察大陸各家學者儘管分別運用不同方法,包括依據尋獲之天地會會簿、清宮檔案以及實地的探索調查等,各提出其主張論述,但迄今仍然是眾說紛紜、懸而未決。
依據各家研究所提主要的爭論略可彙整歸納如下:
(1)天地會的起源問題 以「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說與「乾隆二十六年(1761)」說最具影響力。其中持「康熙說」的學者最多,具代表的有:大陸學者羅爾綱、胡珠生、蕭一山、戴魏光、朱琳、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郝治清、羅莞以及國父孫中山等人。主 張「乾隆說」的學者,則以大陸學者蔡少卿、秦寶琦、台灣學者莊吉發為代表。另台灣學者黃玉齋、大陸史學專家陳江則主張天地會更早始於清初順治年間(1644)。
(2)天地會的創會地問題 洪門源流遍及贛、閩、粵、台及海外各地,其創會地有閩、粵、台、川等說。其中最具影響的論證,以大陸學者蔡少卿、秦寶琦、劉美珍、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羅莞等的「福建說」,以及大陸史學專家陳江的「江西城南說」為代表。
(3)天地會的創始人問題 洪門創始人即有「鄭成功創會說」、「萬雲龍創會說」、「提喜和尚創會說」等。大陸學者蔡少卿主張洪門創始人為提喜和尚,大陸學者胡珠生、羅爾綱、蕭一山、周貽白等則以鄭成功為創始人,另大陸學者羅建綱、胡珠生、中國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羅莞、郝治清等則論證創始人為萬雲龍。
(4)天地會的性質問題 天地會的性質,最大的兩個爭議為「反清復明說」與「互助共濟說」。主張「反清復明說」最具代表的有:大陸學者羅爾綱、胡珠生、蕭一山、周貽白、戴魏光、朱琳、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郝治清、孫中山及台灣學者莊吉發等 人。而有越來越多質疑「反清復明」論點,認為天地會實質為一種互助團體,主要論證代表有:大陸學者秦寶琦、魏建猷、邵循正、陳守實、朱心明等人。
天地會的起源雖眾說紛紜,但令筆者更感興趣的,則是天地會組織發展與經營如何能歷經三百餘年而不終止?甚至擴展海外世界各地形成影響當地經濟甚或政治的強大力量?其組織型態與源自西方的國際VISA組織有何異曲同工之妙?本文將對此作一探討分析。
民間秘密宗教和祕密會黨的產生,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功能、經濟型態與政治狀況,而從許多學者在中國近代史的研究中,可以得知明末清初以來,由於社會分化的加深,在當時形成了許多各種型態的民間秘密宗教和祕密會黨。 分析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秘密宗教與祕密會黨組織結構,多以具領導者縱向管理的組織居多。由莊吉發教授所著<清代秘密社會的財源>中即寫道:『各教派的經費都歸教主支配,財富集中於教主一身,是族長制的管理方式』[1]。太平天國、白蓮教等祕密宗教組織均屬之。民間秘密宗教的師徒關係,是父子縱的統屬關係,也是一種嚴密的組織,例如同樣發展於清時期的青幫秘密社會組織,其崇尚「師徒如父子」,會眾以師徒相稱,也是一種「由上而下」具階級性組織的發展方式。
清代最大的秘密社會組織-天地會,則有與上述組織型態迴異的發展方式,『異性結拜組織,一方面模擬宗族血緣制的兄弟平行關係,形同手足,彼此以兄弟相稱,藉盟誓約束成員,以強化內部的組織;一方面吸收佛家破除俗姓,以「釋」為僧侶共同姓氏的傳統,藉以發揚四海皆兄弟的精神。異姓結拜團體的成員,除本身俗姓外,另以象徵特殊意義的吉祥字為義姓,化異姓為同姓,以打破各家族的本位主義。各小姓聯合後,或以「萬」為義姓,象徵萬眾一心;或以「海」為義姓,象徵四海一家;或以「齊」為義姓,象徵齊心協力;或以「同」為義姓,象徵共結同心。所謂以「萬」為姓、以「海」為姓、以「齊」為姓、以「同」為姓等異姓結拜集團,都是虛擬宗族,亦即由傳統宗族組織衍化而來的地方社會共同體。』[2]
這種司法大自然運行、遵循中國傳統思想、融合儒釋道哲學而形成之組織型態,在筆者向台灣天地會青蓮堂總會、也是台灣唯一經由海外傳統天地會儀式公舉為天地會「洪棍」之職的何俊元總會長[3]進行深度訪談時提到:『這種平行、不分大小、以兄弟相稱的組織,在東方唯有洪門天地會。』
天地會洪棍何總會長並且陳述:『天地會組織制度源自古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天道重陰陽、地道重柔剛、人道重仁義。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所合成,我們的祖先從觀察天體的運行中,發現了一定的自然法則,進而發明以「十天干」、「十二地支」來推算的曆法。』續稱:『天地會組織無階級之分,但有職務之別,組織中不講究支配、控制,代之以引導行為的領導;不限制職權分工,代之以自由出力貢獻;不追求大量制式生產,代之以允許變異及多元的存在,這種追求大自然運行法則,使得天地會組織如洪水橫流遍地開花一般,自由運行至今三百多年而不停止。』
『研究天地會,將發現天地會的組織乃從易經八卦及九宮衍生而來,從無極虛空延生太極,太極分陰陽而成天地兩儀,兩儀分定四方成為四象,四象加上上下之陰陽對稱,而衍生成八卦,天地會便是以易經八卦分配組織職務。天地會內部只有三個職位;棍、扇、鞋稱為三花及第。但一般會員如有能力,依慣例由組織所組成的對外社團,也可請其當總會長對外代表組織行事,但回到組織內還是依職位來區分。』天地會洪棍何總會長對傳統天地會的制度做如上深入的解說。
天地會組織雖無階級之分,但職位各司其職,且各職位只能擁有其職位所能知曉之事物,只有「洪棍」最高元帥可得天地會組織內部所有傳會手勢、儀式、暗語等資料,在赫治清的<論天地會的起源>一書中即提到:『由於敘述天地會歷史的<會簿>是一種極其秘密的文件,早年很少在一般成員中傳閱。』[4]依天地會洪棍何總會長言,直至今日海外傳統天地會組織依舊保留此一制度禁忌,雖然若干<會簿>相繼被世人發掘公開,但傳統天地會的手勢及儀式仍隱藏其內,非「洪棍」不得究其境,故而使天地會組織在傳會三百多年至今仍保有深度神秘色彩。
依據天地會洪棍何總會長揭露其手持<會簿>中以易經、八卦、九宮制定的天地會職位代號說明如下: 洪棍 426三個數字加總等於十二,代表十二地支。洪棍為元帥、爐主、大總理職,統管轄下所有成員及組織,隨時查察系下各書房(分會)之帳目,及號令指揮行事。
白扇 415三個數字加總等於十,代表十天干。文職,為宰相、軍師職,領導轄下書房(分會)眾草鞋。
草鞋 432三個數字加總等於九,代表九宮。文武職,為將軍職,管理轄下兵馬眾會員。
四九 (49) 二個數字相乘,代表三十六天罡。為一般會員,由草鞋差遣領導。
各書房(分會)依實際作業需求,再設各個行政職務由四九分別擔任。以上三花及第之職,需由兄弟公推公舉,開檯後經五祖聖杯允諾後方可擔任。
天地會洪棍何總會長又言:天地會原始組織是會員以佛教、道教儀式追思五祖創會過程舉行入會,並遵守儒家固有中華文化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的精神,以互助共濟,發展經濟為宗旨,依易經八卦原理做為組織架構,以生生不息的自行循環運轉發展,等待未來明主領導眾會員,達到國泰民安、天下太平、與世無爭的大同世界。
觀看天地會這種無主從關係、又似雜亂無章而鬆散的平行組織,從官方的區域人口結構統計中來看,發現這樣的組織竟能如『天地會歌句有「洪水漂流(或曰氾濫,或曰橫流)於天下,三千結拜李桃紅,木立斗世天下知,洪水結拜皆一同」』[5]般的快速擴展,在當時天地會組織即已成功的自閩粵兩省向四方擴散-『向東為當時未開發的台灣地區;向西為廣西、雲南、貴州等人口稀疏的邊陲地區;向北為與福建和廣東交界的江西、湖南等未開發山區;向南則為東南亞、澳洲等地區。』[6]海外各地發展狀況如下:
華人的祕密結社在東南亞地理之中心-馬來亞半島極為昌盛,『據載,英人萊特(Francis Light)佔領檳榔嶼八年後的1894年,曾致函孟加拉州總督時,稱”他們(指華人)會組織私會黨”』[7]可以顯見,在此之前馬來半島就已出現華人的秘密社會組織。
至十九世紀期間,依官方記載,天地會組織流布至海外東南亞的人口結構統計如下:
由上圖得知,馬來亞內陸半島的成員,以廣東、福建兩省的移民為主,不僅在當地創建、而且傳播天地會的秘密組織。
天地會組織如洪水橫流般的向海外繼續擴展,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由30名粵藉華僑自美國移居菲律賓組織洪順堂,吸收各地來菲的華僑入會。不久,洪順堂改名為義英堂。最後,福建人成為洪順堂的主要會員,占該堂總人數300人中的三分之二。[8]到清末及民國年間,菲律賓的天地會系統分為五大支派,稱“菲律賓洪門五屬”:長房-洪門進步黨,社會基礎最廣、成員最多;二房-洪門致公堂;三房、四房-洪門竹林協議總團;五房-洪門協和競業社。這五房當中,除二房的成員多為廣東籍移民外,其他三房的成員都以閩籍為主[9]。可見,菲律賓天地會秘密結社的興起與發展也與福建和廣東的移民深具關聯性。 在泰國,天地會秘密社會主要分佈在沿海城市、中部地區和南部半島。其名稱在早期泰國官方稱為大兄會,到了曼谷王朝第五世王時稱為洪字會。據載,嘉慶十二年(1809)已在普吉島建立。及至嘉慶十三年(1810),普吉島與馬來亞的檳榔嶼兩地洪字會締結了友好關係。到了光緒七年(1881),南部洪字會的規模已明顯擴大。以德古巴城為例,義鑫會有會員3200多名,公恩會有會員800多名,較晚建立的和生會勢力較小,也擁有會員300多名。[10]十九世紀後半期,泰國華人秘密結社多次發生了暴動,嚴重擾亂了地方社會秩序。鑒此,泰國政府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頒佈了《秘密會黨法令》,對之進行嚴厲控制。但是,華人秘密結社勢力仍然不減。根據泰國官方記錄,“曼谷在1889年至少有67個擁有巨大權力的不同的秘密會社”,到1902年,“所有中國人(指當地華僑)都屬於這個或那個秘密會社”[11]。從泰國華僑的來源地看,他們主要是以潮汕人為主的閩粵人。
在緬甸,早在十八世紀末就出現華人秘密結社。據查,它是從馬來亞半島傳入的。清嘉慶四年(1799),有人提到,“曾在下緬甸苒基埠見四邑人所建‘義興館’(三合會)裏,掛有嘉慶四年匾額”。[12]咸豐二年(1852),在仰光廣東觀音廟已有“開圩”接納新丁的洪順總堂。光緒八年(1882),閩藉的青蓮堂和勝公司成立。光緒十六年(1890),因海峽殖民地政府禁止華人秘密結社,於是洪順總堂改名為武帝廟,以宗教面目出現。從1852年至1942年的九十年間,洪順總堂的堂員共計21158人。1951年,在仰光的華人社團中,洪門之類的社團仍有20個,約占全部華人社團的9%[13]。很顯然,緬甸的天地會是廣東、福建兩省移民傳佈的結果。
在越南,華人秘密結社傳播較早,這與地緣因素有關。早期的秘密會黨主要以越南為基地,經常往返于越南和中國廣東、福建、廣西之間,與中國天地會聲氣相通,聯繫密切。 光緒元年(1875),曾有很多越南人加入,擴大了天地會的社會基礎,結果使天地會一時成為越南南方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對法國殖民者威脅最大的力量。為此,法國殖民者設法想將其剿滅。光緒八年(1882),法國人在越南南部發現了以會館名義進行秘密活動的天地會分會,並查出其武器係從中部華僑商人那裏獲得,法國因此發動了一場清理法占區以清除天地會及其他反法分子的活動。[14]到20世紀初,越南華僑中天地會組織已相當普遍。其中“會的基礎最強的是在嘉定、堤岸、邊和、土龍木、檳椥和、朱篤各省”[15]。特別是在堤岸,華僑中三合會的堂口很多,有廣肇、潮、福、客家、海南等幫會,而其中“廣肇幫”最大的堂口為華勝堂,在堤岸有會員八百多人;其次是聯義堂,有會員三、四百人。[16]可見,閩粵兩省的移民對越南天地會的傳佈作用很大。 總結來說,清代東南亞華人的秘密結社由閩粵兩省的移民傳播開來,而早在嘉慶初年以來所發現的大量天地會文物,包括會簿等,即見許多預言詩在其中,而且是“照舊本相沿傳抄”[17]。顯示先人的智慧,遠在天地會組織創立之初,即懂得將複雜的組織系統運行在有序與無序之間(看似混亂卻是有序),懂得將組織導入所謂的混沌邊緣狀態,就會進入穩定又不穩定的狀態,並懂得只有當組織處於這種狀態時,組織系統才能夠最有效率的自然運作、擴展與創新。而這樣的洞悉,則源自中國歷代祖先所持東方哲學中對大自然運行的深刻體認與智慧,是以天地會<會簿>中如孟子所言「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的組織擴展預言詩歌,如實地自然擴展至海外各地三百餘年,至今仍不中斷。這種無主從、無秩序、扁平自由發展的特性,創造了東方近代史中,成為第一個能擴展至世界各地最龐大的亂序組織,而自然運轉的結果,至今仍生生不息。
1911年,弗雷德里克・W. 泰羅 (Taylor)發表偉大的<科學管理原理>,主張所有組織管理活動都是可以被制定以及被預期。對科學家泰羅來說,沒有什麼是不能確定的,未來同過去一樣都可以被預言。依照泰羅<科學管理原理>的說法,組織及其管理就像一架營運良好的機器,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聯是清楚的、明確的、線性的(主從性)、進而為規則的、可預期組織及其管理活動提供了必然結果的前提。泰羅對組織管理論述的特色,在提供一個具有完全確定性的組織及管理藍圖,並未對各種「偶然性」留下任何餘地-組織及其管理的未來(結果)完全由它的過去決定,組織中的人本身在組織中也沒有自由貫徹自己意志的餘地。這樣的引導,當時在可以被一次又一次的被引用成功之後,帶給管理學家及科學家們越來越大的自信。這種自信遂凝聚成一種信念,即:組織管理活動是可以被預知的。只要我們明白支配組織管理活動的規律,我們就能推察過去、預言未來。但讓我們試著觀看這種在科學管理實踐中的成功,是否真正有成功的創建一個龐大組織?而且持續運轉不停止? 一九六六年初,美國銀行宣佈「美國銀行卡」方案的授權方式,五家加州銀行也共同發表「萬世達付費卡」的方案,就這樣短短幾個月內,原先作壁上觀的業者紛紛見風轉舵,彷如西部開拓熱潮再現。到了一九六八年,這項新興業務已如脫韁野馬,但由於作業粗略、管理鬆散,整個系統初估損失高達數千萬美元,最後才知道,其實損失已超出上億美元。『這個全世界最龐大的組織,在一九六八年之初,還只是一組信念與一個模糊的想法;一九七○年正式誕生。成立二十九年後,VISA已是擁有二萬二千家跨國銀行所有人會員的金融機構,旗下有一千五百萬家遍佈全球兩百多國的刷卡商店,以及七億五千萬的持卡人,年度交易次數達一百四十億、總額一兆二千五百億美元,年度成長率最高達五○﹪、最低也有二○﹪。儼然已形成全球經濟中最龐大的一股消費購買力。值此信用卡的亂象,美國銀行服務公司召開了一次授權銀行信用卡部門主管會議,討論相關事宜。會中各銀行針對損失交相指責。』[18]由是,美國銀行的列席代表,也是後來VISA的創始人狄伊-哈克認為,當時這個由美國銀行獨大的組織無法凝聚各銀行的力量,共同檢討危害當前系統的問題,於是提出成立新委員會的想法。這個構想便是哈克融合東方哲學、大自然運行、仁道關懷及他個人對於公平公開組織的思考,融合成一種全新的組織型態--亂序組織(chaordic organization)[19]。在這個沒有從屬、沒有職銜、沒有特定職務的組織型態下,狄伊-哈克讓所有的參與者盡情發揮,不但實現了他對組織的理想,更成功創造了世界最龐大的亂序組織-國際VISA組織。 國際VISA組織建立的過程,正是從規則轉為混沌的過程,這對一直堅信「混沌中的秩序」、認為在無機的自然界中必定存在有其規律性的科學界而言,「混沌理論」無疑的是對自以為熟知的關於組織管理的一切知識提出挑戰。
肆、東西方兩大亂序組織的巧合-天地會組織與國際VISA組織
作者狄伊‧哈克的著作<亂序>,闡揚參照東方哲學與大自然運行的思想,組織建立之初沒有從屬、沒有職銜、沒有特定職務。有的僅是以下精神: 根據這些精神,組織內的成員僅能制定標準的入會規範,所有符合規範的成員均可自由加入而不受任何限制,而且也可以自由退出無須承擔任何罰則,所有的成員在組織內的權力義務都相等,沒有成員可以制定規範而讓自己的權力高於其他成員、也沒有成員可以制訂規範讓某些成員的權力低於其他成員。狄伊‧哈克提倡的「亂序組織」是一種不斷變異、沒有終點的狀態,強調組織成員的自由貢獻,允許多元思想的存在,讓組織的每一位成員都有公平的機會影響其他成員,所以最後組織將會找出最符合大眾利益的結構、方向和作法。他認為,由二萬二千個跨國會員銀行所組成的VISA國際,之所以能在這麼龐大的體系下,既要競爭全球七億五千萬的顧客,又必須合作以創造每年一兆二千五百億美元跨國際、跨貨幣的交易額,即是拜「亂序組織結構」得以暢行之賜。這個參照東方哲學思想所建構出具上述特性的VISA組織,以東方近代所有組織來看,就只有洪門天地會。 研究天地會組織,其遵循的就是大自然的運行,這與哈克不但致力追求「亂序組織結構」,並且崇尚自然不謀而和。哈克認為組織的目的與原則並非由領導者制定,而是由群體集思廣義的結果,這種無主從架構的扁平組織發展,也正與天地會組織相同。天地會組織融合了儒釋道思想,參透莊子所說:「…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莊子,秋水>第十七),意思是:用渺小的生命和智慧去探究無限的空間,只會陷於迷亂而無所得[20],所以欲以有限的知識來涵蓋自然宇宙的奧妙,無疑是失之偏頗[21]。是以,僅憑藉人類經驗所構築的理論系統,欲窮自然恆常不變之理,就像莊子所言:「所常無窮,而不可一待。」(<莊子‧天運>第十四)。這也是哈克捨棄規則而追求亂序之理。
綜觀東西方組織的建構,在沒有國際互聯網、沒有企業聯盟、沒有信息社會之際,卻能創建一個能打破國界、通體適用、又能自由運轉的龐大組織,當以東方的天地會組織與西方的VISA組織為代表。而在因狄伊‧哈克追求亂序組織因而成功創建國際VISA,使得混沌理論對整個管理科學造成震憾之前,洪門天地會早已於十七世紀在世界各地發展亂序組織。在此筆者雖猶不能證論一個國際性龐大組織的創建,必定需架構於混沌理論的基礎上,但是能司法中國三千多年的哲學思想,讓組織發展與管理僅從經驗與理論轉為對無常的世界建立一套試用模式的關注,筆者認為這對未來欲做組織管理的研究,將是一個極佳的出路。正如莊子所說:「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莊子‧秋水>)…,所以<天下篇>敘述到莊子的思想時,首先便說「芴漠無形,變化無常」[22]。而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亦睿智地說 : 「我知道我不知道」。今天,歐洲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 (Charles Handy) 亦率直地指出,在非理性年代裡,「只有一句預言能站得住腳,那就是—沒有一句能站得住腳的預言。」這便是亂序組織的精隨。
青蓮堂總會長何俊元於2005年在海外參加紅花亭大會,經眾弟兄公推公舉後,由五祖敕冊封為「洪棍元帥」之職,成為在台灣唯一擁有「洪棍元帥」之職的弟兄。 蔡少卿:《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 潮龍起 <清代閩粵移民與東南亞華人祕密結社的流布> 暨南大學 華僑華人研究所 Leon‧Comber,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Malaya – A Survey of the Triads Society from 1800 to 1900, J.J.Augustin Incorporated Publisher Locast Valley, New York, 1959,p102-105, 154-173. 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俞云波:《海外天地会浅说》,《会党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7 年 18(泰)素帕拉•乐帕尼差耶功著,杜建军译:《1824-1910 年泰国洪字会秘密会社》,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编:《南亚与东南亚资料》,第6 辑,自印,转引自张映秋:《泰国华人社团模式的演变》,载《潮学研究》(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1995 年版 [美]G•W 史金纳:《泰国华侨社会,史的分析》,《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4 年 Hue-Tam Ho Tai,Millenarianism and Peasant Politics in Vietna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55.转引自王士录:《近代越南的几个主要秘密会社组织》,《东南亚纵横》1994 (越)陈辉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卷一,25l 页,引自仓心言:《南洋洪门会党与辛亥革命——兼论南洋洪门会党与美洲洪门的异同》 刘汉翘:《孙中山对越南华侨进行革命宣传忆述》,《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3] 青蓮堂總會長何俊元於2005年在海外參加紅花亭大會,經眾弟兄公推公舉後,由五祖敕冊封為「洪棍元帥」之職,成為在台灣唯一擁有「洪棍元帥」之職的弟兄。 [5] 蔡少卿:《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 [6] 潮龍起 <清代閩粵移民與東南亞華人祕密結社的流布> 暨南大學 華僑華人研究所 [7] Leon‧Comber,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 in Malaya – A Survey of the Triads Society from 1800 to 1900, J.J.Augustin Incorporated Publisher Locast Valley, New York, 1959,p102-105, 154-173. [8] 黃滋生、何思兵:《菲律賓華僑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9] 俞雲波:《海外天地會淺說》,《會黨史研究》,學林出版社 [10](泰)素帕拉·樂帕尼差耶功著,杜建軍譯:《1824-1910 年泰國洪字會秘密會社》,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編:《南亞與東南亞資料》,第6 輯,自印,轉引自張映秋:《泰國華人社團模式的演變》,載《潮學研究》(三),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1995 年版 [11][美]G·W 史金納:《泰國華僑社會,史的分析》,《南洋問題資料譯叢》 [13]引自方雄普:《朱波散記——緬甸華人社會掠影》 [14]Hue-Tam Ho Tai,Millenarianism and Peasant Politics in Vietna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55.轉引自王士錄:《近代越南的幾個主要秘密會社組織》,《東南亞縱橫》1994 [15](越)陳輝燎《越南人民抗法八十年史》卷一,25l 頁,引自倉心言:《南洋洪門會黨與辛亥革命—兼論南洋洪門會黨與美洲洪門的異同》 [16]劉漢翹:《孫中山對越南華僑進行革命宣傳憶述》,《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史料專輯》,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19]〈2001科管百大好書TOP10書評〉陳翠蘭
|
|